中国品牌汽车成功探险六大洲:展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与全球探险精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06 点击次数:0
世界上第一台汽车的生产时间可追溯到1885年,由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成功研制。这辆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德国专利局专利,标志着现代汽车的诞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已历经近70年,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长春建设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现为一汽集团)。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汽车进行长途旅行和探险。汽车探险的历史可追溯到1887年法国《汽车》杂志社主办的汽车赛,虽然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探险,但它标志着汽车开始被用于休闲和竞技。1903年,霍雷肖·纳尔逊·杰克逊和苏厄尔·克罗克驾驶温顿汽车完成从洛杉矶到纽约的长途旅行,成为早期汽车探险的里程碑。
西方的汽车工业发达,因此汽车探险在那里也比较盛行。地球陆地由七大洲组成,从地理上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然而,南极洲由于其无传统道路、加油站及常规基础设施,加之极端低温气候、强风以及复杂的冰面地形,对车辆通过性构成了极大挑战,使得普通车辆难以胜任探险任务。仅有履带式雪地车或经过极端改装的极地车辆才能在科考站间压实的雪地路径上行驶。此外,受到环保法规和国际条约的限制,南极洲也不适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探险目的地。因此,目前汽车探险活动主要集中在其他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对于汽车探险家来说,能够完成这六大洲的自驾穿越,已经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壮举。
在中国,汽车探险和跨洲际旅行随着汽车的普及而逐渐兴起。2001年,廖佳成为中国第一位自驾往返穿越欧亚大陆的女性,完成了为期142天的横穿欧亚大陆旅程。随后,在2004年8月,廖佳驾驶一台丰田汽车从中国出发,途经西班牙,乘轮渡至非洲摩洛哥,穿越撒哈拉沙漠北缘后返回欧洲。之后,她将汽车海运至南美洲、北美洲,完成环球自驾旅行的壮举。李峰也是最早一批环球自驾的中国人之一,他于2004年5月从北京出发,驾驶一台欧宝雅特轿车,完成了单人驾车环绕地球一周的探险壮举。然而,早期的环球自驾旅行者多选择国际品牌汽车,因为当时国产汽车品牌尚处于发展阶段,且在国际上的服务支持有限。
在四川宜宾,有这样一位朋友,他儿时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他从小喜欢看《丁丁历险记》,初中时被老师讲述的异国风情所吸引,萌发了环游世界的念头。为了这个梦想,他积蓄了20多年,暂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事业前程。从2014年起,他用十年的时间自驾了六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总计驾车行驶了202000公里,相当于环地球五圈。他的名字叫陈勇,网名麦克陈猛,现就职于宜宾都市自游人自驾俱乐部,197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
他想为中国品牌汽车做一次宣传,因此选择了一辆国产越野车。然而,在2014年出发前,一位朋友劝他,面对这么远的路程和复杂的路况,国产汽车可能无法胜任,需要一辆日系车或德系车。这位朋友还提到,选用保有量大的汽车品牌更方便维修。但陈勇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他相信中国汽车也能环游世界。在十年前,这样的信念或许并不普遍,但现在看来,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陈勇的环球自驾路线:
亚欧路线:2014年6月18日,陈勇携子从四川宜宾出发,途经成都、北京,穿越俄罗斯,游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最终于8月5日抵达意大利。这段自驾旅程长达2万公里。
非洲路线:次年2月13日,陈勇重新办理签证后,从意大利米兰取回车辆,启程自驾非洲。途中,他因向往爱琴海而改道巴尔干半岛,游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科索沃、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2019年更名),抵达希腊雅典。之后,他经过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列支敦士登、瑞士,再次回到米兰。随后,他穿越法国、安道尔、葡萄牙,抵达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口。3月30日,陈勇乘坐轮渡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最终抵达非洲摩洛哥。
在非洲,他驾车沿大西洋往南,途经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为安全起见,绕开埃博拉疫情严重的区域,继续进入马里、布基纳法索,再回到科特迪瓦。随后,他经过加纳、多哥、贝宁,穿越尼日尼亚,进入喀麦隆、加蓬、刚果布、刚果金,从安哥拉进入纳米比亚。由于无法办理南非签证,他从纳米比亚折返,抵达赞比亚,继续前往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马拉维、莫桑比克。再从斯威士兰进入南非,并于12月9日抵达好望角,12月11日到达厄加勒斯角。在非洲这段旅行中,陈勇途经了28个国家和地区。
陈勇的非洲自驾穿越探险之旅起点位于北非的摩洛哥丹吉尔(非洲西北端,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南非的终点则有两个标志性地点:好望角(非洲西南端)和厄加勒斯角(非洲大陆最南端)。陈勇不仅成功完成了非洲大陆的横向穿越,从西非的达喀尔到东非的拉穆岛,还实现了从西北端到最南端的纵向贯穿,覆盖了非洲在地理意义上的完整跨度。这种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探险路线,同时涵盖了非洲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形成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十字穿越”,超越了单一方向探险的范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陈勇是首位自驾从北非丹吉尔出发,经过西非,最终抵达南非厄加勒斯角的中国人,完整跨越了非洲大陆的南北轴线。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个人的勇气和毅力,更象征着中国探险者在“自主探索非洲”道路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丹吉尔历史上曾是欧洲殖民者进入非洲的重要门户,而今,陈勇的反向穿越无疑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勇敢探索。
当时,西非面临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武装冲突、政治动荡等多重安全挑战,还有埃博拉疫情。10年前,还没有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网上资料匮乏,陈勇如同摸着石头过河一般,踏上了未知的旅程。后来,中央电视台CCTV4以“宜宾汉子环球行,成西非自驾游中国第一人”专题报道了他,自此,陆陆续续有中国自驾爱好者经西非穿越非洲。
在非洲的一个华人餐厅,老板和商会会长对陈勇从中国一路开过来的事迹感到惊讶,骄傲地向当地黑人介绍他的车“这是中国制造”。陈勇深感自豪。
当陈勇驾车来到好望角时,他展开国旗,与爱车合影留念。然而,望着大西洋美洲的方向,他意识到资金已所剩无几。作为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他存了20年的几十万已全部花掉。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带着遗憾,他结束了非洲之旅,将汽车船运回国。
回国后,陈勇开始从事旅游业工作,带队出游,为美洲之旅积累资金和经验。在非洲之旅后,他的朋友圈得到了扩展,也更容易邀请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2018年8月,陈勇精心规划好美洲自驾路线后,邀请了刘录华和夏婧一同出发。他将自己的汽车从浙江宁波海运至美国旧金山,随后驱车北上,抵达阿拉斯加北冰洋边的死马镇(Deadhorse)。之后,他一路向南,穿越了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美洲的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接着,他继续南下进入南美洲,途经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最终抵达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完成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完整穿越。
由于时间不够,两位同伴在乌斯怀亚选择乘坐飞机离开。而陈勇则决定继续他的自驾之旅,驾车北上,从阿根廷乌拉圭边境进入巴西,随后又穿越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最终在2019年5月,他在巴西圣保罗将汽车办理海运回国,圆满结束了这次环球自驾美洲段旅行。
在成功完成美洲穿越后,陈勇原本计划在2020年将他的国产越野车海运至墨尔本,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这一计划搁浅。直到疫情缓解后的2024年3月15日,他才终于踏上了前往大洋洲的征程。然而,疫情过后,澳洲的车辆管理政策变得更加严格,中国车辆若未持有相应的汽车文件,则无法在澳洲上路。因此,陈勇不得不改用了挂有澳洲车牌的中国制造越野车。尽管在旅途中遭遇了一些变故和困难,但陈勇与队友们(张齐,吴方旭,Tim Chen)依然坚持不懈,并于5月15日成功完成了为期58天的环澳洲大陆自驾之旅。至此,从2014年到2024年,陈勇花了十年的时间,驾驶中国品牌汽车游历了世界六大洲,总共行程超过20万公里。他始终坚信:梦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现实。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勇敢地去追求,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陈勇的游记书《八万公里勇闯非洲》已于2019年出版,讲述了他的非洲自驾穿越旅程。而他的下一本书《勇闯北美洲》也即将出版。
陈勇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凭借自己中国车牌的长城哈弗H5,成功完成了五大洲的穿越自驾探险旅行。随后,在2024年,他使用澳洲车牌的长城坦克300,完成了环澳大利亚大陆的自驾探险旅行,从而补全了地理拼图,成为首位驾驶中国品牌汽车穿越六大洲的中国民间探险家。目前,仅南极洲尚未被他驾车踏足。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抵达地球上最后一个大洲——南极洲。然而,南极洲因极端环境、法律限制和技术障碍,几乎无法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探险。因此,他可能只能乘船前往南极洲,无法实现自驾七大洲的梦想。尽管如此,他依然满怀期待,准备迎接这次全新的探险和挑战。
陈勇使用中国品牌汽车完成环球自驾穿越六大洲的壮举,不仅标志着个人探险的成功,更是对国产汽车性能和可靠性的有力证明。这一行为折射出多重社会与文化意义,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崛起。
陈勇选择长城哈弗H5作为探险座驾,并在极端环境下验证了其长途可靠性,打破了国产车无法胜任长途探险的刻板印象。哈弗H5无需重度改装,便成功穿越五大洲80余个国家,这无疑展示了国产汽车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显著成果。这种实证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国产车的信心,也为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赢得了更多尊重。
陈勇的探险行为具有高度的纯粹性。他自购车辆,以个人积蓄支撑全程费用,完全出于个人探险热情和文化探索目标。这种不依赖外部赞助的探险方式,使得他的旅程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具挑战性。与车企赞助的探险活动相比,陈勇的探险更具民间色彩,更能体现普通人的探险精神。
陈勇在无后援且风险自担的情况下进行探险,更是展现了他作为民间探险家的勇气和智慧。他独自驾车穿越高难度路段,面对战乱地区和无人区的极端生存挑战,全凭个人智慧和勇气应对。这种无后援探险方式不仅考验了他的生存技能,也进一步证明了国产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从“单车冒险”到“国产汽车品牌技术实证”,陈勇正推动国产品牌车从“廉价替代品”向“全球可靠伙伴”转型。
此外,陈勇通过公开路线和社交媒体分享探险经历,降低了探险门槛,鼓励更多人尝试跨国自驾。他的行为不仅激发了普通人的探险热情,也为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陈勇的探险行为虽然具有示范意义,但难以复制。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金、勇气和技能去完成这样的壮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陈勇的经历至少为后续的探险者提供了宝贵的路线规划与技术参考,使得他们的探险之路可能更加顺畅。
从更深层次来看,陈勇的探险行为还具有文化平等性和技术民主化的意义。他以非学术视角记录全球文明,避免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探险叙事,展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时,他证明国产平价车型同样可以胜任极限环境,打破了探险装备阶级化的观念,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探险活动中来。
另外关于陈勇使用中国品牌汽车在2015年自驾到非洲肯尼亚拉穆岛的探讨:
环球自驾者陈勇(麦克陈猛)2014年6月18日从中国宜宾(长江上游城市)开车出发,经过北京,穿越西伯利亚,进入欧洲,从北非摩洛哥登陆非洲,穿行西非,中非、绕行南部非洲,进入东非,来到肯尼亚蒙巴萨、马林迪等地。
从蒙巴萨驱车前往拉穆岛。肯尼亚拉穆地区靠近索马里,这里曾发生恐怖袭击。
2015年9月25日抵达肯尼亚拉穆岛对岸的莫科韦码头(Mokowe Jetty,也称作姆科韦码头)。到达码头后,由于汽车无法轮渡,为了安全起见,把车停在小镇警察局门口,乘坐20分钟小船最终抵达拉穆岛。
1405年-1430年,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开始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船队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到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其中就包括蒙巴萨、马林迪、拉穆岛等地。拉穆岛位于肯尼亚东北部沿海,是东非印度洋沿岸的一个古老岛屿。作为郑和船队在东非的重要锚地之一,郑和船队在此进行补给、休整,并与当地居民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所以拉穆岛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也是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根据目前的资料,2015年9月,陈勇从中国大陆自驾抵达位于拉穆岛周边区域的莫科韦码头(Mokowe Jetty,也称作姆科韦码头)。在此之前,没有能查到还有其他人从中国大陆一直驾驶中国品牌汽车到拉穆岛周边区域的莫科韦码头。

文化闭环:郑和船队曾从海路抵达拉穆岛。而今,陈勇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他单车自驾从西非陆路反向前往拉穆岛周边的姆科韦码头。随后乘小船抵达拉穆岛(即采用陆路与短驳海运相结合的方式)。这一行动不仅呼应了郑和当年的海洋足迹,完成了对郑和精神的致敬,而且以现代技术实现了“陆权对海权”的致敬,形成了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化闭环。
1、郑和航线陈勇陆上路线抵达拉穆岛比较表
时间方面:
郑和的航线(1405-1433)
陈勇的陆上版自驾探险(2014-2015)
起点方面:
郑和的宝船从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刘家港(长江口)启航,
而陈勇则选择了四川宜宾(长江上游起点)作为他的出发地。
核心工具上:
郑和依赖的是中国宝船,木制风帆动力,可载千人;
而陈勇则驾驶着中国品牌长城哈弗H5 2.0T汽油版,装备了涡轮增压和分时四驱系统。
关键节点上:
郑和的航线覆盖了南京至马六甲、古里(印度)、霍尔木兹(波斯湾)、摩加迪沙(索马里)和拉穆岛(肯尼亚)等地;
陈勇的路线则从宜宾出发,途经北京、莫斯科、巴黎、米兰、达喀尔(塞内加尔)、拉各斯(尼日利亚)、温得和克(纳米比亚)、卢萨卡(赞比亚)、蒙巴萨(肯尼亚),最终到达姆科韦码头(拉穆岛对岸)。
覆盖区域上:
郑和的航线主要集中在海洋,涉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
而陈勇则选择了陆路横跨亚欧非,途经了中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塞内加尔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动力特性上:
郑和的宝船依赖季风与人力划桨;
而陈勇的哈弗H5则拥有2.0T涡轮增压引擎。
燃油策略上:
郑和的航线无需考虑燃油问题;
而陈勇则需要精准计算油量,他的主油箱为60L,使用92#汽油,尤其在撒哈拉路段更是挑战重重。
改装重点上:
郑和的宝船并无现代改装概念;
而陈勇则对车辆进行了底盘护甲的改装。
文化输出上:
郑和的航线带去了瓷器、丝绸、历法等,构建了朝贡贸易体系;
而陈勇则通过公众号、游记、论坛、朋友圈、短视频等方式传播国产车技术,还出版了著作《八万公里勇闯非洲》。
标志性终点上:
郑和的航线以拉穆岛作为东非锚地;
而陈勇则在陆路抵达姆科韦码头(拉穆岛对岸),陆路+20分钟轮渡完成闭环。
核心挑战上:
郑和需要面对季风预测、远洋导航和船队补给等问题;
而陈勇则需要克服高温散热(撒哈拉50°C/涡轮900°C)和油品兼容性(非洲低标号汽油)等挑战。
2、路线经过:
亚欧段:北京(中国政治中心,也是郑和时期的政治中心之一)、莫斯科(欧亚枢纽)、巴黎(欧洲文化符号)、米兰(工业与艺术交汇点),凸显从内陆到国际化的跨越。
非洲段:以达喀尔(西非门户)、拉各斯(非洲最大城市)、温得和克(南部非洲枢纽)、蒙巴萨(印度洋港口),覆盖撒哈拉沙漠、热带雨林、东非裂谷等核心地貌。
3.、技术突破:
国产车实证:哈弗H5 成为首辆穿越非洲的国产汽油车,打破“国产车不适用极限探险”的偏见。
4、文化闭环:
姆科韦码头的抵达方式(陆路+短驳海运),既呼应郑和的海洋足迹,又以现代技术实现“陆权对海权的致敬”。
5、时空对话的核心意义
技术代际:从木帆船到汽油汽车,展现人类动力掌控的六百年进化。
叙事革新:郑和的“朝贡外交” vs. 陈勇的“平民探索”,标志中国既有帝国叙事也有个体叙事。
文明韧性:在战乱、疫病、地缘冲突中,国产车与探险者共同证明——“中国制造”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韧性的载体。
综上所述,陈勇使用中国品牌汽车完成环球自驾穿越六大洲的壮举,不仅是对国产汽车性能和可靠性的有力证明,更是对个人勇气、智慧和探险精神的颂扬。他的经历重新定义了“汽车探险家”的可能性,为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的行为也激发了普通人的探险热情,展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具有深远的社会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