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他10年实现梦想片段《无界驰骋 我的北美公路日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06 点击次数:0
本文转载自《喝茶的印象》公众号,作者:邹文。
问:十年前,你有什么梦想吗?
答:
有啊!想开着车环游世界,多酷!
有啊!想写一本书,记录我看到的世界!
有啊!想......
问:
那……后来呢?车开到哪了?
那……后来呢?书写到哪了?
那……后来呢?.....
答:
后来……后来我发现我英语不行,钱也不够,还没找到合适的旅伴,工作也走不开……
后来......工作太忙了,孩子还小需要陪伴......
后来......我.....发现.....还......
问:所以,十年过去了,你的梦想现在是什么?
答:
……还是环游世界。
……还想写一本书。
......还想......
这个对话,是不是有点扎心?它可能发生在你我之间,也可能就是我们和自己内心的独白。我们总有无数个完美的理由,把滚烫的梦想,熬成了一锅温吞的“以后再说”。
但,今天我介绍的这个人和我们大部分人都一样平常,他叫陈勇,一个来自四川宜宾的普通中年人。40岁那年,他还是宜宾一家老国企——宜宾纸业里兢兢业业工作了二十年的员工,英文水平仅限于蹦几个简单的单词,财力也并不充裕,他看起来就像你我身边最常见的邻家大叔,平凡得让你转头就忘。
但,他又非常不一样。他在十年前真的开着那辆国产长城车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并且成了中央电视台报道的“西非自驾中国第一人”;他那辆被称为“小哈”的座驾,也成了第一台完整穿越五大洲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他用十年的时间,用车轮丈量了亚、欧、非、南美、北美五大洲。

十年前,我在送他出征的高速路口问过他同样的问题。十年后,他没有给我一堆理由,而是给了我他的二本书——《无界驰骋:我的北美公路日记》和《八万公里勇闯非洲》。
他,把那个我们挂在嘴边的梦想,活成了他十年里的日常。

这本《无界驰骋》,感觉就是陈勇为所有“心有火焰,身在等风”的人,点燃的一根火柴。
一、人生财富,是在枪口和熊掌下存起来的
如果你以为这书里写的都是阳光、沙滩、仙人掌,那可就太小看环球自驾了。书中描述的很多场景简直是一部现实版的《丁丁历险记》,丁丁好歹还有条小狗和一位船长,而陈勇大部分时间是“一人一车闯天涯”。
比如,他在书中说,在黄石公园,当时,一群游客正悠闲地欣赏着峡谷风光,浑然不知危险正在靠近。突然,一头硕大的黑熊慢悠悠地闯入了人行道,并径直朝着人群走去。千钧一发之际,陈勇用他那带着浓浓四川口音的英语,朝着人群奋力大喊:“Be careful!” 游客们惊慌逃窜,但仍有两人没反应过来,黑熊已经准备朝他们扑去!陈勇的第二次嘶吼划破了峡谷的宁静,而随后发生的一幕,连公园警察都赶到了现场。至于那头黑熊最终的去向,还是让陈勇自己在书里告诉你吧......呵呵。

当然,这只是他旅途中的开胃菜。他的行程,就像是一份“禁地”打卡清单,专挑妈妈不让你去的地方:
与死神擦肩:他曾在洪都拉斯“世界谋杀之都”惶恐地环顾四周,也曾小心翼翼地驾车驶过玻利维亚的“死亡公路”。在雅典遭遇抢劫,朋友们都劝他打包回家,他却跑到圣托里尼岛散了个心,回来掸掸灰尘,继续上路。
与地球较劲: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阿拉斯加道尔顿公路上,前挡风玻璃被飞来的石子砸了个洞还不够,紧接着又在烂泥路面上演了一出90度漂移,险些失控。更惨的是,心爱的无人机在北冰洋“纵身一跃”,为他的旅行“献祭”了。
他将那些九死一生的惊魂时刻,都化作了笔下的云淡风轻。读到这些章节时,我们可能会恍然大悟:人生的账户里,值得炫耀的,可能不只是银行存款数字的长度,而应该还有我们生命体验的宽度与厚度。那些能让朋友们围坐一圈、目瞪口呆的故事,那些午夜梦回时能让自己会心一笑的瞬间——这些用勇气和脚步丈量出的经历,是我们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之间,能被刻进灵魂,能证明我们“痛快活过”的人生财富。
二、旅途奇趣,是生活偷偷塞给他的蜜糖
当然,旅途不全是惊险。陈勇的笔下,更多的是那些让我们会心一笑的有趣瞬间。这才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快乐源泉。
比如他在墨西哥的“亡灵节”奇遇。在我们文化中需要安静肃穆对待的“祭祖”,到了墨西哥,却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的派对。陈勇画上了一个精致的骷髅妆,混迹在载歌载舞的人群中。他看到当地人不仅不悲伤,反而在墓地旁摆上美食、点上蜡烛,载歌载舞,庆祝逝去亲人的“回家”。这种与亡灵共舞、与死亡狂欢的观念,给了他极大的文化冲击。他究竟在瓦哈卡的墓地边,看到了怎样一场颠覆我们生死观的深夜派对?

而他书中的旅途的奇趣远不止于此:
不期而遇的融入:在秘鲁高原的普诺街头,他被热情的游行队伍拉着一起共舞,瞬间从一个游客变成了节日的参与者;在温哥华,他对着一个完全靠蒸汽驱动、每隔十五分钟就会鸣笛喷气的古董钟啧啧称奇。
文化碰撞的火花:在西雅图,他勇敢地探访了那面由无数口香糖组成的“全球最恶心景点”,并感叹“确实十分重口味”。
吃货的自我修养:作为一个地道的四川人,环球旅行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胃。在国外想吃一顿正宗的中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于是,他带着电饭煲上路,在车顶帐篷里听着《曾经的你》,思考着人生的选择与得失。
这些有趣的细节,加上他朴实真诚的文笔,让整本书充满了人情味。作为一个同样爱好摄影的人,我尤其要赞叹书中的照片。它们不是游客式的“打卡照”,而是真正有温度的记录。他既有无人机航拍下气势磅礴的北美荒野,让人心潮澎湃;又有贴近地面,捕捉当地人笑容与眼神的人文瞬间,让人倍感亲切。读起来仿佛在听一个老朋友在炉边跟你侃侃而谈他旅途中的奇遇,以至于合上书,眼前还能浮现出阿拉斯加那无垠的公路和绚烂的极光。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探险家,而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真诚且有点幽默的邻家大哥。
三、一本可以随时上车的“公路风景”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日记体形式。每一章都是他旅途中的一站,一篇独立的游记。他朴实流畅的文字,与那些鲜明而富有故事感的照片相得益彰,图文并茂,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 这意味着你完全不用正襟危坐地从头读到尾。

你可以随时翻开一页。比如,想看极光了?那就翻到阿拉斯加那一章,跟着他“深夜,驱车前往寒冷的阿拉斯加郊外,在那辽阔的荒野中,追逐那飞舞的极光”。觉得生活有点平淡?那就去伯利兹大蓝洞,体验一次真正的“上天入海”:先“乘坐小型飞机前往蓝洞,从空中俯瞰”那深邃的蔚蓝;再潜入水下40米,去看“那些钟乳石和石笋时,所有的不安都烟消云散,它们的壮丽和神奇让我完全沉浸其中”。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隐形的乘客,坐在他的副驾上,跟着他的车轮一起丈量北美大陆。而且,书后附上的签证信息、汽车海运流程等攻略,实用性极强,简直是为下一个“陈勇”准备的说明书。
四、出发,是最好的答案
那么,关于开篇那个关于梦想的灵魂拷问,我们该如何作答?
陈勇用十年车轮一圈一圈压出的车辙给出了他的答案。这本《无界驰骋》是他梦想之路上的第二块里程碑式的书,第一本叫《八万公里勇闯非洲》。记录了他非常精彩的非洲冒险,同样值得一读。他让我们看到,梦想不是用来遥望的星辰,而是可以一步步抵达的远方。

如果你心中那团名为“梦想”的火焰还未熄灭,那么这本书就是为我们准备的燃料。它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北美大陆的奇闻异景。更重要的是,它会让大家看到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是如何将无数个“不可能”踩在脚下,把遥不可及的梦想活成了滚烫的人生。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点燃我们的行动力。
读完它,或许我们不会再做梦想的旁观者,而是会像陈勇一样,开始规划自己的“出发”。期待十年后我们也能像陈勇一样踏实地回答那个最初的问题:
问:十年前,你有什么梦想吗?
我们能回答到:有,我已经实现了,哈哈......
